他连续淘自己的铜墨盒,同时开端在网上留意有关古籍的常识。2003年6月,他去广州古玩市场淘宝,看到良多古书,价钱都很廉价。诚然市场充斥仿古书,但很容易识破,完全不像其余古玩那般真伪难辨。于是,邹毅便买了好多少种老书,包括一套《地理琢玉斧》,内有很多风水地舆图。后来获悉,这是一部清康熙年间的堪舆学书籍,颇有价值。尝到甜头后,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,查阅工具书,系统理解古籍版本常识。邹毅促意识到,与文玩比拟,古籍便宜得多,假货又很少,即使有一眼也很好识别出来,其文献价值跟史料价值大为可观。
下APP,领双11红包
标签 邹毅 宋版书 古书 线装书 太太2003年4月的一天,他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一大堆古老的线装书,每册15元任选,便一口气挑了一摞。“个别的铜墨盒个别都要二三百元,与之比较,古书简直太便宜了!”邹毅告诉记者,那是他第一次买线装书。当晚回到家,他把25册老书摊开一本一本地翻,分不清是什么内容,更不知有何价值。“那时,我也不意识它,它也不意识我。”邹毅笑谈本人第一次接触线装书的憨态。
陶醉于线装书中
邹毅尝试收藏是从玉器开始的,因为不识货,最后经人领导自己买的全是赝品。作为初学者受到很大打击,但邹毅仍然挺了过来,还是渴望通过搞收藏达到投资的目的,并从玉器转向文玩,即古代读书人书桌案几上利用、赏玩的文房用品。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,邹毅开始关注价格低廉的铜墨盒,没事就往深圳的黄贝岭、东门等多少处古玩市场跑。
邹毅简朴的家中,两排高高的书柜是最醒目标,里面是他这多年来收集的数百部线装书,防虫用的芸香草与古书的混淆气味十分好闻。哪怕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拮据,邹毅至今仍坚持“只进不出”的准则。他说:珍藏是会上瘾的,一旦染上瘾就难以自拔,自己已经痴迷在古书的世界中了。
邹毅收藏线装书的过程,被他太太陈熙批驳为“一个始终出尔反尔的进程”。从最开始以投资为目的进入古玩收藏范围,到当初家里的积蓄几乎全部变成线装书,太太一次都没听丈夫提过“变现”二字。“这些年,他变成一个十足的‘书痴’,投资的主张早成了一张空头支票!”陈熙对记者说。